景迈山上“火焰蓝”: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2023-11-08 09:50:55
来源:人民交通
字体:大 中 小
人民交通云南讯(鲁皖阳)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消息一出,景迈山沸腾了。但对于守护在景迈山的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指战员来说,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以盛产普洱茶闻名,有景迈大寨、糯岗、班改、勐本、芒埂、老酒房、南座、笼蚌、翁基、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那乃14个传统村落,组成了占地面积2.8万亩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山里石板路,古建筑,茶香缠绵,静谧迷人。


在119全国消防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又迎来了换防工作。笔者随着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前往景迈山换防的指战员一道前往景迈山。30名指战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后,大家便马不蹄停的整理装备,他们要在最快时间内恢复战备秩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忙碌了一天,指战员们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当游客还在梦乡时,指战员们便早早的起了床,将装备整理上车。“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枕戈待旦快迅速反应。”车辆上,一幅幅红底黄字的标语,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吃完早饭大家蹬车前往景迈山,此时的天空刚刚漏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云雾缥缈间原始森林、河谷景观尽收眼底,景迈山上山峦连绵起伏,烟雾缭绕,如同人间仙境,一座座房屋迷迷蒙蒙,宛如海市蜃楼一般。车辆行驶在青石砖路上,笔者朝车窗外望去被山间的云海吸引住了眼球,雾和云海相连的画面不禁让笔者想起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让人目不转睛,生怕错过这每一帧的画面。


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着,路不算太好走,但驾驶员罗恩却开的格外娴熟。他告诉笔者,这条路他们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哪里有回头弯,哪里有岔路口,哪里经常有村民和摩托车出入,他们烂熟于心,到达危险路段时便会提前减速慢行。在青石砖路上平稳驾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这条路修建时间较早,有的背阴面路段长出了青苔,下雨天特别湿滑,经常有外地驾车游玩的旅客因为控制不好车速,导致车辆滑落到路边的排水沟里,能在这条路上游刃有余的行驶,绝非一朝一夕练就出来的,而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聊着天,不知不觉我们便到达了今天开展任务的地点——翁基千年布朗族古寨。
景迈山上的村寨深嵌在古茶林之中,形成了村依茶林、茶林绕村的生态人居结构。一个个村寨之中,干栏式建筑民居、寨心、寨门……这些不缺席的要素,又描绘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结构。其中,翁基古寨完整又生动地保留着这一切,村民们的日常起居里,延续着布朗族人朴素的生存哲理。翁基古寨背山而居,北高南低。所处地带箐多水密,四面被水田、茶林和树林围绕。干栏式建筑民居,屋顶坡面陡、屋面用挂瓦能适应多雨气候,多年风雨剥蚀后,千年古寨建筑斑驳古朴,静卧于白云青山下。老木屋内,屋盖厚重,出檐深长,光线暗淡,只有火塘边笼着一罩光晕,布朗族老人抽着水烟筒,缓缓地说着往事……这样的景象让人产生时光定格的错觉。


走进翁基,传统古朴的寨子里,一口口大水缸立在各家各户门前,与周围的传统建筑相得益彰。古村、古寨、古茶林,集中连片的传统村寨,年代久远的木质建筑,浓厚的火塘文化……在传承好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怎样做好景迈山的防火工作?这让笔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负责人袁卫林走到笔者身边卖起了关子,他说:“今天结束之后,你就能得到答案。”带着疑问,笔者跟随指战员开始了一天的执勤行动。
刚走到村口,一排排售货屋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每件小屋前都有一块展板,本以为是货物的价目表,但走进一看却是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的森林防火科普展板,这时一群游客来到了售货屋前购物,付完钱后老板又拉着游客走到展板前,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游客热情的讲解森林防火知识,游客听完讲解后纷纷向老板竖起了大拇指。


向寨子深处走去,笔者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蓄水池、消防栓和灭火器,防火标语、宣传海报处处可见,寨子中的布朗族姑娘玉炳正在用布朗语向村民讲解森林防火知识,她告诉笔者,像她这样的森林防火志愿者还有很多个,遍布在景迈山中的大大小小村寨里,她们用各自的少数民族语言向村民进行森林防火科普宣传,让村民更加快速的学习森林防火知识,共同守护好美丽家园。据了解,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结合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特点,将本土民族文化、乡土知识与森林防火科普宣传相结合,组建拉祜族、布朗族、傣族村寨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每周定期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培训。靠山吃山,金山银山;爱山护山,绿水青山。世居在景迈山上的村民,依靠古茶林满足日常所需,在他们眼中,这片绿海就是宝藏,守护美丽家园更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每到夜幕降临时,村民家中跳跃的火塘边,一群人围坐着,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交替使用,不时发出笑声。“火塘就是景迈山家家户户的“客厅”,趁着晚上闲下来,大家坐在一起聊天,顺便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玉炳说,森林防火志愿者都是本地人,还能为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们当翻译。这就是景迈山独有的以森林防火科普宣传为主题的“火塘夜话”。


走着走着,听见一阵嬉笑,闻声走去,发现是一群布朗族阿姨正在打牌;俯下身去,笔者发现她们手中的牌都印着森林火灾科普内容,便好奇的询问:“为什么要在扑克牌上印上森林防火科普内容呢?”布朗族阿姨叶并告诉我:“这不是特地印的,是森林消防员给我们发的,平时都忙着制茶,学习森林防火知识的时间很少,闲下来的时间也只想打打牌消遣一下,他们就特地给我们发了印有森林防火科普内容的扑克牌,让我们边娱乐边学习森林防火知识。”
这时笔者才反应过来,为了更好的科普森林防火知识,指战员们也是煞费苦心的想了不少“金点子”。据了解,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积极探索森林防火新模式、新路子,打通森林防火“最后一公里”,驻防分队根据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和火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火源管理措施。按照定点值守和动态巡护相结合的原则,细化责任区域、巡查路径、巡查次数,实行挂图作战,做到因险而动、因险设防。规范开展防火宣传巡查、野外火源管控、火灾隐患排查、火情早期处置等具体防火任务。


驻防分队利用林业信息化手段,加强巡山护林轨迹管理,巡查队伍定点汇报巡查路段,实时上传巡护图片,全面掌握重点林区、景区和公路沿线的巡查落实情况,保证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驻防队伍一方面加强森林防火群众性、一线半专业队伍、防火护林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以“形式多样化、指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装备标准化、训练常态化、用兵科学化”为目标,强化队伍的攻坚作用。
驻防分队不断加强与应急、林草、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合作,织紧织密织牢森林防火网,抽调精锐力量,开展守护景迈山工作,通过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将风险隐患前置。不断建立健全响应机制,建成村民森林防火志愿者+乡镇、村寨扑火队+县级专业、半专业扑火队+驻防队伍为主体的森林火灾扑救联动响应机制,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火灾风险。


“自2010年6月景迈山申遗工作立项以来我们便抽调精锐力量成立驻防分队长期驻守在澜沧县,近3年,我们更是直接将驻防力量前置驻守至景迈山脚下,不间断深入14个少数民族古村寨敲门入户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灭火器材使用讲解等工作。除此之外,指战员定期和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都会进行携装巡护,每天背负20斤的装备对林区进行踏查。”袁卫林说到。
就算是在阴雨天,驻防分队指战员也会抓住机会,前往周边中小学,通过播放视频、现场授课、展示操作灭火装备等,与师生互动交流,普及森林防火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进山不带火、不玩火、不放鞭炮等的习惯,避免因自身失误引发森林火灾,受到了全体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漫山葱茏、勃勃生机的背后,是他们长达近14年的坚守与付出。“火塘夜话”“防火夜校”“商铺宣传点”“村民志愿者”......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创新宣传方式,打破常规,在实践中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全力守护世界文化遗产。驻防分队指战员本着“驻守一地、造福一方”的原则,始终牢记党和人民重托,积极为守护绿美普洱、平安普洱履职尽责,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实践奋勇作为!
如今的景迈山,开窗见绿、推门见景,边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夕阳如火,染红了景迈山,映红了白云,诗化了傍晚,美丽了心情;跋山涉水间,伴随着夕阳,指战员们完成了一天的防火宣传和执勤任务,笔者也从中得到了答案。


(合作热线:人民交通云南运营中心主任 孙贵升:0871-64296023/18725394959/13529008550;运营中心陶副主任:18288709621)
(编辑:邵文;编审:李正高;终审:孙贵升)
- 云南要闻
- 公安交警
- 交通之窗
- 视频报道
- 港铁路航
- 云南先进
- 平安畅行

云南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

走进集装箱 抓机遇破瓶颈,以交促

云南交警高支队迅速掀起“安全生

云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10项“便民

昆明市全面推进机动车驾培行业专

建管并举筑通途 绿美公路展新颜

以人为本 科技赋能 交通事故视频

货运物流正平稳恢复

曲靖公路局到业肥村调研指导乡村

2023年“中国航天日”云南省系列

不忘党恩平生志 扎根基层写忠诚—

段宇:用脚步丈量一方热土 用赤诚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丨让“菌香”

腾冲旅游市场强劲复苏
图片文章

云南参与共建“一带一

昆明市全面推进机动车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丨

曲靖公路局到业肥村调

云南交警高支队迅速掀

以人为本 科技赋能 交

走进集装箱 抓机遇破瓶

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